您好,欢迎您访问张新年律师团队官方网站

要闻

团中央未来网 | 影视招聘诈骗游走的"潜规则" 为何持续8年依旧猖獗

发布日期:2017-08-03

报道链接:

http://news.k618.cn/dj/201606/t20160628_7867192.html

http://news.k618.cn/dj/201606/t20160628_7867192_1.html



  未来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贺卓辉)在某招聘网站上,未来网记者向一家发布了演员招聘信息的某影视文化公司投了简历,不到3分钟,对方打来电话,说公司现在正在招一位“导演助理”,主要工作就是打电话来多招一些应聘者。而在招聘网站上,该公司并没有营业执照认证。
  另外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不需要任何学历和要求,只要“无犯罪记录”,即可参加公司的演员模特招聘面试。更加荒唐的是,这位负责人声称:“你可以去网上查,《纽约人在北京》就是我们公司拍摄的。”而这位负责人给记者提供的公司名称,在互联网上根本无迹可寻。
  这样的影视文化公司真的靠谱吗?
  日前正值毕业季和招聘季,很多没有考上艺术专业的影视爱好者往往会选择北漂或者横漂来追逐自己的演员梦想,但是这条看似光彩熠熠的“星光大道”可能并不那么顺利。


  屡禁不止的招聘“潜规则”
  夫妻以开假演艺公司骗取招聘者建档费,涉案22人,300多名年轻应聘者每人被骗取几千到上万不等;男子冒充娱乐公司老板,骗情骗财超过200起;某演艺公司以拿到角色为名,要求女孩支付费用并被“潜规则”……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疑似有上百家涉嫌诈骗或非法经营的演艺公司,打着某某电影制片厂、某某影视基地、演艺明星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甚至涉嫌伴有强奸、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影视公司”以演员、平面模特的名义招聘,入职后进行连环诈骗的案例在北京数不胜数。在某社区论坛上,多位网友控诉自己在所谓的“影视公司”被骗得“血本无归”的经历:签订合同之前交建档费,签完合同之后要交保证费和指导费,甚至以拍戏为诱饵骗取包装费……
  一位网友表示,自己曾被扔到山东的一个被称为“影视基地”的偏远农村,最后被骗得分文不剩,连回家的火车票都买不起。
  诈骗和罪恶的魔爪甚至还伸向了青少年。2015年4月,13岁的小美离家出走后到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应聘平面模特,28岁的杨某作为公司招聘负责人对小美进行面试后,在明知小美是未满14周岁幼女的情况下,威逼利诱后多次发生性关系。昨日,北京市一中院对这一案件进行审判,杨某以强奸罪依法从重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被骗者提供的一份合同书,合同写明应聘者需承担近3万元的服务费用,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受访者供图)


  早在2008年,怀柔区某影视基地曾经违法收取群众演员的押金并拒绝退还,被多名群众演员诉至法院才终得调解。
  8年过去了,类似事件不仅没有被扼制,反而有逐年增长和恶化的势头。
  对于很多有演艺梦想但却没有考上艺术专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一个公司承诺能够实现自己的演员梦并出镜演戏,那必然是极大的诱惑。
  新京报曾经连续两次曝光过影视公司的招聘骗局事件,一位“骗子”亲口承认这类招聘诈骗类似于“传销”,自己就曾在一家传销公司交了两万元的学费,学到了不少东西。
  长期专注于影视公司招聘诈骗的公益律师张新年对未来网记者说,影视公司的违法之处在于,首先,在签订合同之前,借助虚假宣传;其次,招工合同实为劳动合同,可以得到相关劳动法律强有力的保护,但影视公司竟然试图将这份合同转换为经纪合同,影视公司涉嫌借合同之名行诈骗之实。
  “先是骗钱,然后变成包身工,之后可能是性侵,尤其是女孩子,以拍片子为诱惑很容易被‘潜规则’。”张新年说道。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总结出上百家影视招聘骗子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分布在北京,也有一些公司在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地。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最容易被骗
    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往往心怀梦想,尤其是对一些怀揣明星梦想的年轻人来说。
  据张新年介绍,发起“虚假演艺宣传及诈骗公益救助项目”以来,每年都会有很多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被骗后向自己求助。
  2014年4月,小美(化名)刚刚从河南来到北京找工作。通过某网站小美和一家文化交流公司取得联系并顺利通过了面试。

怀揣明星梦想的年轻人往往被影视文化公司骗到简陋的郊区,一群人住着大通铺,生活条件很差。(受访者供图)

  小美应聘的是摄影助理,被公司收了1800元的住宿费用,在石景山参加完面试之后,当天就被安排到怀柔剧组。当天晚上,到了密云一处非常简陋的甚至连门牌号都没有的小院,司机居然向小美索要车费。小美觉得可能被骗了。

  接着,在石景山签订的合同和交款合同也都以要继续办理手续的名义被收走。同时,文化交流公司再次从小美身上收取了720元的费用。骗子公司表示,以后要每天收取4元钱,并声称这些都是“国家收的”。

  小美确信自己是被骗了。第二日早上便委托熟悉的人报警,随后当地3名民警赶到,经过曲折的过程,小美被骗的2000多元钱最终被追回。

  然而其他人不一定像小美一样幸运。根据张新年的统计,从全国各地赶来、怀揣明星梦的大多是18岁左右的年轻人。甚至也有高中生在网络上看到影视公司的相关宣传后,瞒着父母,不惜以辍学为代价来到北京。被骗后由于虚荣心和心智不够成熟不敢报警,直至沦为影视文化公司的“榨汁工具”。

  张新年提醒广大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第一,在求职的过程中和在入职前,以任何名义收取报名费、押金都是违法的,遇到这样的公司都不靠谱,一定不要去;即便入职之后,企业也不能要求员工收取押金,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收取培训费用,在约定的期限内,对劳动者的某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如果劳动者违反约定,用工单位可以主张赔偿。但即便入职后专业技能的培训费用也都是企业承担的,如果后来劳动者违反约定后才需要承担一定赔偿,一般不会让劳动者提前交培训费用,所以,入职前后收取费用的企业都不靠谱。

  第二,从网上宣传、打电话、现场接待、收押金开票据甚至盖章环节,要核实网络上宣传的公司名称是否与票据和印章的公司一致。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可疑通过工商网站查阅企业的工商登记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工商处罚信息等,如果现场觉得可疑可以要求公司提供工商登记资料。

  第三,一旦被骗之后,为了避免遭受暴力、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要先行离开之后再报警寻求帮助。

  监管之困:查封后换个地点或名字继续骗

  影视文化骗子公司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即使被查封,仍有一些公司在继续经营。

  今年5月,新京报曝光了北京唯韵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存在诈骗应聘者的行为,一天卷走应聘者一万元。时隔近两个月,未来网记者再次查询该公司时,该公司在最近几日的招聘信息依然挂在某几家招聘网站上,丝毫没有任何畏惧。并且,该公司的网站上,依然有关于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地址和联系邮箱存在。

  一名曾在类似影视公司的从业者介绍,这类影视公司基本都是属于“无赖公司”,应聘者发现被骗,在对相关部门投诉后,这些公司还是会继续“我行我素”,投诉者多了就换个地点或名字继续干。

  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表示,针对骗子公司的这种行为,首先要看公司是否有营业执照,如果公司有营业执照,可以与所在区县的劳动监察大队联系求助,如果公司没有营业执照,可以通过12348法律专线寻求司法援助解决。

  类似的被骗事件,往往因涉及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以至警方无法立案。张新年表示,有关部门甚至可以考虑成立专案组,予以专项清理打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