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张新年律师团队官方网站

选录

张新年律师受访财新网|微信诈骗又一套路曝光 民政部提示风险

发布日期:2017-08-02

报道链接:http://china.caixin.com/2017-01-04/101033415.html

报道时间:2017-01-04




忠衡律师网按(来自张新年律师?朋友圈):

投入169元,能分几百万,真正的做慈善的人还会想着分善款吗?参与者之所以被骗,或许自身太够贪念加上盲从心理。真的搞不明白?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被骗。难道组织者还要让您先付一点钱来检验您的诚意?真正正规的活动组织者,会做这种瓜田李下的事情吗?在这个本身就不太诚信的社会,还要事先让人来质疑一下?为什么这么不正常的事还有那么多的群众信?



报道全文:

?诈骗又一套路曝光 民政部提示风险


随着手机?的普及,一些打着慈善、民族基金幌子的老骗局和疑似传销组织开始在?上活跃。民政部1月4日发表声明,提示其中名为“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群”的?群即涉嫌进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提醒公众谨防被骗。

  据《北京晨报》2017年1月2日报道,“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群实行会员制,缴纳169元会员费入会,未来就能得到400万元至600万元不等的“善款”。该?群每日不定时会有几位组织者发送各种录音和推送,内容均为讲述基金会来历,以及催促未入会者尽快交钱,并承诺可以拿到巨额“慈善款”。组织者称基金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由“财政部副部长李亚泽组织创办”,且红头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一应俱全。

  据组织者称,这样的群还有几十个。财新记者检索发现,在许多论坛、网站中,有网友反映以各种代号区分的“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存在交费入群的问题,还有人咨询该“基金会”是否合法及百万“善款”是否属实。

  对此,2017年1月3日,民政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发布《关于谨防有人以“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声明》称,经查,“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联合基金会”均未在民政部登记,涉嫌进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请广大公众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此类宣传和参与有关活动。

  民政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表示,将依法跟踪调查,并提示公众,对于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查询。

  北京律师张新年认为,类似事件的活动组织者,以虚构事实、发展下线等方式骗取他人钱财,已涉嫌诈骗和传销。他提醒公众,慈善在这里只是一个幌子,参与者容易产生试一试的心态。但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是要求先付钱的,一概不参与”。

  ?群“洗脑”新招不断

  在北京工作的张雨告诉财新记者,自己的岳母就深陷类似骗局,即此前经媒体曝光过的“民族大业”。张雨说,“这种骗子组织都网络化了,每天都通过?群发展成员”。

  类似以慈善扶贫、民族振兴为噱头的?群诈骗手段屡见不鲜。与上述“振兴中华慈善基金会群”的运作模式高度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民族大业”即为典型。

  财新网此前曾报道,近年,一个名为“民族大业”的组织通过?群火了起来,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加入。该群甚至每天早上准时“升国旗”打卡,吹“起床号”,放国歌等等,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李晶57岁的母亲家住成都,同样深陷“民族大业”。据李晶讲述,离异之后的母亲失去了精神寄托,前后进入五六个类似的传销组织。加入“民族大业”以后,每天早起“升国旗”,放国歌,晚上唱红歌,成为母亲不变的仪式。

  “民族大业”几经曝光,仍然生生不息。该组织通过?群发展成员,并声称有一笔数以兆亿的民族海外资产,需要被爱国人士解冻,只要缴纳少量报名费并保守秘密,就能获得少说几百万元的金钱回报。

  李晶告诉财新记者,因为深信能够获得回报,已退休4年的母亲不断缴纳报名费,甚至变卖了家中的房产,“几十万元都投在这个传销组织里了。”

  李晶介绍,曾在母亲的?群里,看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族资产最高管理委员会”为名发出的红头文件。

  这一组织的洗脑能力极强,李晶数次劝说母亲都未能成功。虽然从未取得真实的回报,但李晶告诉财新记者,母亲对民族大业的承诺深信不疑,“这个组织告诉他们,你们自己这辈子如果拿不到回报,你们的孙子、孙女也一定可以拿到。”

  对于媒体的曝光,深陷这一组织的老人们并不为所动。李晶说,这只能让母亲更加坚信。只有自己在参与的才是真正的“民族大业”。

  不同于过去传统的传销组织,搬到线上的“民族大业”,除了超强的洗脑能力以外,还具有强大的隐秘性和屏蔽外界信息的能力。群里规定,由于涉及民族资产国家安全等问题,群员不得随意在群里讲话,不得不经组织批准拉新人入群,群里的任何文档和资料,不得外传。

  李晶想过向警方求助,但立案侦查不易。由于母亲极度保护该?群,相关信息几乎对李晶完全屏蔽,“受害人本人不会去报,而对于受害人家属来说,调查取证成了最困难的一步”。

  “民族大业”成了母女间不能提及的敏感话题,李晶对此很无奈,“以前妈妈和我无话不谈,现在我和她说我的未来规划,她都不关心。”

  在民政部声明发出后,财新记者搜索发现,类似名目的网络社群广泛存在。记者申请加入了一个名为“1群百万慈善基金”的QQ群。群介绍写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肩负振兴民族大业的重任。”并渲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蚀,号召大家要利用“国家发给我们的善款……打一场经济保卫战。”

  该群地址显示为辽宁铁岭,成员八十多名。在群里发布的音频文件中,有中年男子用播音的口吻念着“国家扶贫文件”,还有“总局管委会助理” 分享如何做合格的团队领导人。

  传媒人士分析,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得老人对“民族大业”热血沸腾。其中一些人在经历了离婚、下岗、失业的重创后,重回“温暖的”集体,找到“可靠的”组织,重燃人生希望。也体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

  涉嫌诈骗和传销

  北京律师张新年认为,类似事件的活动组织者,以虚构事实、发展下线等方式骗取他人钱财,已涉嫌诈骗和传销。视其情节之轻重,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治安违法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作为犯罪予以惩处。《禁止传销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从事传销活动。如果发现传销活动,请及时向发生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举报。

  但实践中往往存在立案难的问题,对不法之徒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刘捷曾对新华社表示,当前,对传销的打击主要由工商行政处罚和公安刑事追诉两部分组成。前者依据的是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但因工商部门没有侦查权,取证困难,几年来,很少对传销人员作出过行政处罚;后者依据的是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但构成犯罪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是三级以上并发展30人以上,入罪起点设置过高,而传销组织有许多规避办法。

  因此,还需公众加强防范意识,并及时举报。

  张新年表示,“慈善在这里只是一个幌子,参与者容易产生试一试的心态,组织者往往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欺骗群众。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是要求先付钱的,不管是付多付少,一概不参与”。

  在徐玉玉等电信诈骗案件轰动全国后,公安部2016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此外在上海、苏州、金华、厦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6个研判中心,同时在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公司建立了2个防控中心。

  张新年建议,一旦被骗,公众应立即报警并向?平台投诉,因为网络活动传播的速度很快,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挽回自己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到其他潜在的受害者继续被骗。

  五花八门的?群诈骗手段

  除了慈善大业、民族大业这种假借爱国扶贫名义的诈骗手段,财新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借助?群实施欺诈的案例不断涌现,各式各样的手法层出不穷。

  诸如转发信息就发钱,加?群天天拿工资,克隆?群和?好友骗取钱财,利用?群投资诈骗等等,在虚拟社交网络中的新型诈骗使许多人招架不住,在花言巧语、天花乱坠的哄骗下,或在不露破绽的欺诈下,进入圈套。但是,其中许多人碍于面子,加上损失金额不大,选择了吃“哑巴亏”。

  针对在?群中存在的诈骗现象,?公关部门回应,?在聊天过程的多个环节上,设置了针对用户的安全提示功能,如敏感聊天内容智能分析模块,监测到聊天记录中出现财物信息,可以针对接受信息一方进行风险警示。

  然而,注册?群并无门槛,任何?用户都可以拉好友组成群。因为涉及隐私,?也不能对群活动、聊天内容进行监管。

  在这个法律和监管显得无力的地带,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维护公民的利益,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http://www.zhonghenglawyer.com

 

张新年律师团队业务范围:

合同违约、家事纠纷、建筑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追收、企业法务与公司争议解决等民商事业务;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行政法业务;

刑附民,侦查、起诉、审判阶段法律帮助、刑事辩护,提出无罪或罪轻意见、申诉等刑事业务;

民行、民刑、行刑、民行刑交叉,金融市场与资本投资管理,及其他非诉领域综合事务法律顾问。


紧急联系方式:13911777299
      办公电话/传真:010-57807555
      电子邮箱:13911777299@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