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物权法的实施(套装共2册)》由孙宪忠所著,《物权法的实施(套装共2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项目的成果,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市场交易和民众生活需要解决的“物权确定”问题,具体包含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动产交付、动产善意取得、中国政府投资企业财产权利、城镇小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现状的调查、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问题等13个专题;第二部分是“城镇拆迁与物权”问题,包含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律关系分析,政府经营土地、经营城市中的物权问题等,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图书目录
《物权法的实施》目录:
第一卷目录
前 言
一 基本意义和研究思路
二 论述结构及各专题主要内容
三 任务承担者
专题一 物权变动规则一般原理和规则
引言
一 立法的思维逻辑和体系结构
二 公示原则
三 区分原则
四 物权变动规则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专题二 《物权法》中的不动产登记问题
引言
一 概念及意义
二 《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三 登记基本内容以及登记种类
四 登记机关
五 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
六 基本登记程序
七 顺位制度
八 预告登记
九 变更登记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
十 更正登记和异议抗辩登记
十一 不动产的合并与分立、权利混同
十二 建立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五统一原则”
专题三 动产交付的理论与实践
一 动产交付的概念与法律性质
二 动产交付的功能和效力
三 动产交付的具体形态
专题四 动产善意取得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动产善意取得法理基础的各种观点
三 对“占有公信力说”的质疑
四 德国“铣床案”的启示
五 善意取得等于善意加交付公示力
六 结论
专题五 《物权法》中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利问题
引言
一 国企权利,问题在哪里?
二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观念演进
三 企业财产权利的各种学说
四 《物权法》中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利规则解读
结语
专题六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难点研究
一 概念含义以及立法意义
二 业主的界定
三 专有部分的界定
四 停车位(库)
五 专有部分所有权
六 共有部分
七 集体决策
八 物业管理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专题七 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状况调查
一 调研总体情况说明
二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调查
三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
四 农村宅基地情况的调查
五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情况调查
专题八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改革趋势分析
一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演进与反思
二 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物权制度及体系的评析
三 农村土地上地权冲突的法理分析
四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发展展望
专题九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问题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概念与性质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确认主体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的当事人
四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证据
五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确认方法
专题十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营利法人抑或非营利法人?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所有权归属之思考
专题十一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
引言
一 概述
二 权利取得以及转让的现行制度
三 制度发展的未来走向分析
四 现有法律制度及其完善的设想
结语
专题十二 权利质权的公示问题研究
一 引言
二 物权法中权利质权公示的规定对担保法的实质改进
三 比较法视野下的权利质权公示制度
四 权利质权公示的方式
532
五 我国物权法上权利质权公示的具体分析
六 权利质权公示的定位与重构
专题十三 我国物权法上的占有制度研究
一 占有制度的一般理论
二 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的法律关系
三 占有的保护
四 对占有保护请求权存在价值的再思考
本卷简要总结
术语索引
第二卷目录
前 言
一 项目研究概况
二 项目的“问题意识”
三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四 专题分工
专题一 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律关系分析
一 中国不动产市场的基本特点是政府经营土地
二 经营土地制度中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现实
三 经营土地中的法律关系
四 结论
专题二 经营土地理念的法学探讨
一 引言
二 中国城市土地所有权的理念思考
三 政府“经营土地”的现实分析
四 “公权牟利”分析
五 对城市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再思考
六 小结
专题三 “钉子户”现象的物权法分析
一 引言
二 “钉子户”问题现状分析
三 民众权利主张的正当性
四 被拆迁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五 “钉子户”问题的解决
六 结语
专题四 拆迁中的公共利益
一 引言
二 公共利益条款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目标
三 公共利益是什么
四 公共利益条款应该限制谁
五 由谁来确定公共利益
六 结语
专题五 城市房屋拆迁正当程序研究
一 引言
二 程序正义之于城市房屋拆迁的价值
三 城市房屋拆迁的应有程序
四 强化民权保障的几个特别程序
五 结语
专题六 拆迁补偿研究
一 引言
二 拆迁中补偿行为的定性
三 拆迁补偿的具体范围与实现方式
四 拆迁中的补偿标准探究
五 结语
专题七 拆迁中的社会保障责任
一 引言
二 操作不合法抑或制度不合理?
三 社会保障责任的承担
四 尝试以及经验
五 结语
专题八 拆迁:公权与私权的矛与盾
一 引言
二 拆迁引发的思考:强化公权还是私权?
三 中国拆迁立法回顾——以公权与私权关系为核心
四 私权的承认和保护——中国法制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 结语
附 拆迁典型案例及简要分析
一 前言
二 暴力拆迁案
三 暴力抗拒拆迁案
四 拆迁成功案
五 另类拆迁案:南京古稀老人假离婚案
六 涉及暴力拆迁的官员言行
七 小结
术语索引
……
《物权法的实施》
《物权法的实施》目录:
前言
一基本意义和研究思路
二论述结构及各专题主要内容
三任务承担者
专题一物权变动规则一般原理和规则
引言
一立法的思维逻辑和体系结构
二公示原则
三区分原则
四物权变动规则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专题二《物权法》中的不动产登记问题
引言
一概念及意义
二《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三登记基本内容以及登记种类
四登记机关
五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
六基本登记程序
七顺位制度
八预告登记
九变更登记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
十更正登记和异议抗辩登记
十一不动产的合并与分立、权利混同
十二建立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五统一原则”
专题三动产交付的理论与实践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与法律性质
二动产交付的功能和效力
三动产交付的具体形态
专题四动产善意取得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动产善意取得法理基础的各种观点
三对“占有公信力说”的质疑
四德国“铣床案”的启示
五善意取得等于善意加交付公示力
六结论
专题五《物权法》中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利问题
引言
一国企权利,问题在哪里?
二国有企业法律地位观念演进
三企业财产权利的各种学说
四《物权法》中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利规则解读
结语
专题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难点研究
一概念含义以及立法意义
二业主的界定
三专有部分的界定
四停车位(库)
五专有部分所有权
六共有部分
七集体决策
八物业管理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专题七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状况调查
一调研总体情况说明
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调查
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
四农村宅基地情况的调查
五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情况调查
专题八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改革趋势分析
一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演进与反思
二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物权制度及体系的评析
三农村土地上地权冲突的法理分析
四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发展展望
专题九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问题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概念与性质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确认主体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的当事人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证据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确认方法
专题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营利法人抑或非营利法人?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所有权归属之思考
专题十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
引言
一概述
二权利取得以及转让的现行制度
三制度发展的未来走向分析
四现有法律制度及其完善的设想
结语
专题十二权利质权的公示问题研究
一引言
二物权法中权利质权公示的规定对担保法的实质改进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权利质权公示制度
四权利质权公示的方式
五我国物权法上权利质权公示的具体分析
六权利质权公示的定位与重构
专题十三我国物权法上的占有制度研究
一占有制度的一般理论
二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的法律关系
三占有的保护
四对占有保护请求权存在价值的再思考
本卷简要总结
术语索引
……
《物权法的实施》
作者信息
孙宪忠,男,1957年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1976年至1980年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1980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学院(今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读本科,取得法学学士学位;1984至19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为新中国第一届民法学博士。1992年晋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1993年获联邦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博士后研究奖学金,赴德国汉堡马克斯-普郎克外国和国际私法研究所学习。留学期间,专攻物权法、不动产法。1995年回国,1997年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8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中国法学会命名"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5年5月至11月外出担任德国著名大学明斯特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公安部特邀监督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引进评审委员会委员,欧洲联盟法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国民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建设部法律顾问、以及澳门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法官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发表独立专著6部,合作专著10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译文10余篇,在德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研究成果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得到相当的关注,是国际认可的中国法学家之一。从1995年国家物权法立法工作开始到物权法颁布,一直受邀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民法典以及物权法的立法专家。
具体的学术努力在于:第一,系统深刻地对我国物权法进行研究,为我国物权法制定的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在国有财产权利、城市土地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研究领域,以及物权变动这些物权法的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第二,根据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更新我国民法学思想系统和知识系统,在我国民法基本理论如法律行为理论方面取得突破。第三,在与民法尤其是物权法相关的法律制度,比如土地管理法、公证法、合作社法等法律的研究中贯彻民法的基本精神,促进这些法律取得本质的改进。观点得到立法机关的重视和学术界的认可,内容得到立法系统性的的采纳。
最新作品
报刊杂志文选
学者行踪
建言献策
视频信息
个人外文信息
Copyright © 2017 忠衡律师 版权所有 京ICP16030615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