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张新年律师团队官方网站


内容简介

  本书是应松年教授八十华诞贺寿文集。应教授数十年如一日,与中国法治同呼吸,与行政法学共命运,功劳卓著,贡献良多,体现了老一辈法学家的法治情怀和担当精神,堪作法学尤其是行政法学人之表率!作为我国行政法学的一位领军人物,获得终身成就奖的行政法学界泰斗,应教授不仅自己在学术上不懈努力、更上层楼,还像学术海洋的一座灯塔,为青年才俊照亮前进方向,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前辈,总是真诚、热情、尽力扶掖后进,帮助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应教授将教书育人融入自己的生命,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播撒的种子已经桃李满园、栋梁满堂,他严谨的治学观和豁达的人生观是点燃众多弟子的火种。正是对行政法学的无比热爱以及内心的法治信仰,让应教授用尽毕生的精力去为中国行政法治的进步奔走呼号,为行政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殚精竭虑,为培养更多的行政法后来人奉献一生。

  适逢应教授八十寿诞,学界同仁和学生们结集为贺,由衷地对应教授于中国行政法学发展之呕心沥血,于中国法治实践进步之鞠躬尽瘁,于中国行政法人才培养之倾心尽力,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先生身体健康、学术长青!


目录

上册

[上篇论文篇]

■行政法基础理论

论行政管理法制化 应松年 江必新

全球化时代的新行政法 姜明安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规范公权力 马怀德

论协调发展导向型行政法 于安

中国法治的路径选择

——英国模式的借鉴价值 张越

论依法治国的结构理性 沈荣华

现代行政法上的指南、手册和裁量基准 余凌云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现状与展望 王勇

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创业创新热潮 郑人豪

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困境及其突破方向 朱芒

法治改革中的行政法学体系:总论与各论的“分”与“合” 朱新力 唐明良

中国行政法释义学的建构 李洪雷

中国的部门行政法研究与行政法总论的改革 宋华琳

追问法学方法论的体系

——四层次建构之尝试 王学辉

试论民营化对中国行政法制之挑战

——民营化浪潮下的行政法思考 刘飞

立法权与司法权的规范与实践

——基于普通法议会制的比较 张吕好

行政相对人抵抗权与中国的法治实践 金伟峰

相对人权利保护的法治限度

——无效行政行为理论与制度的反思 张旭勇

我国政府债务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刘丹 王晔

生态文明的“善政到善治”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下的地方环境治理能力变革 钭晓东

■行政组织法制化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演进及法制特点 青锋 张水海

行政主体法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杨小军 陈建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思考 石佑启

权力清单的行政法构造研究 关保英

论行政权力清单的编制 彭云业 张立峰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法律制度研究 周实 王天依

论行政法对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协调作用 杨寅

《国务院组织法》实施情况分析 张迎涛

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创设 王克稳

治理理念视阈下的行政自制 崔卓兰 丁伟峰 姜城

■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

关于行政机关申请司法机关“冻结”措施的若干问题探讨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视角 胡建淼

行政行为合理性审查的范围和限度 吴偕林

行政裁量基准的性质定位及其制度边界 周佑勇

论行政立法参与权的权能 方世荣

行政立法前评估制度初探

——从“闯黄灯处罚”条款谈起 李向东

论征收征用权 沈开举

行政规划裁量基准初探 孟鸿志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 胡东 张维周

法治政府建设的地方程序立法推进

——兼论制定《北京市行政程序条例》的几个问题 王万华

论政府采购招标行为法律属性及其规制

——以正当行政程序为展开 叶树理

中国大陆行政合同的纠纷解决: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杨解君 陈咏梅 耿宝建

行政许可与规制影响分析制度的建构 高秦伟

论风险规制中的知情权 刘恒

城管追逐与摊贩抵抗

——摊贩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与法律调整 何兵

财产权与征税权的博弈

——以某能源公司与农税局纳税争议为例 肖泽晟

论“举轻以明重”在行政处罚中的应用 柳砚涛

论行政规划变更的法律规制 宋雅芳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约谈:概念、性质与路径 黄学贤 孟强龙

行政程序重新进行初论

——以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28条规定为中心 陈进会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 王敬波

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 郑春燕

立法中的行政程序规定研究 冯威

由集中审批到集成服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 艾琳 王刚

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责任 许燕

下册

■行政监督与救济

行政诉讼司法体制改革重述 赵大光

行政复议适用法律问题之研究 应松年 董皞

浅议日本《行政不服审查法》的修订及其启示 方军

行政诉讼架构分析

——行政行为中心主义安排的反思 杨伟东

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之建构 章志远

有无必要通过司法审查约束行政被告的上级行政机关

——复议机关做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变化及理据分析 莫于川

司法学视角下的新行政诉讼法述评 蒋惠岭

论作为行政诉讼法基础概念的“行政行为” 闫尔宝

行政裁决的救济制度及其改革 傅士成

修改后行政诉讼法实施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吕立秋

行政检察的基本体系 张步洪

一并审理民行争议案件的审理规则

——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61条的理解 郭修江

司法复议制度初论 杨临宏

指导性案例“参照”问题的实证研究 石磊

制度变革与审判实践

——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视角 李琳平

中国行政审判法官的知与行

——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法官卷 林莉红 宋国涛

关于行政案件事实认定方法论走向的思考 高家伟

“有错必纠”的界限

——基于焦志刚诉和平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行政纠纷案展开的分析 章剑生

中国行政复议法的修改与完善 王成栋

行政督查思考 刘善春

日本行政救济制度法律分类及功能解读 曾祥瑞

行刑衔接中的刑事优先原则反思 练育强

论我国行政问责的法治化及其路径选择 曹鎏

我国政府采购专业性行政救济机制及其完善

——基于对台湾地区经验的借鉴 陈又新

《行政诉讼法》修改后的证据规定评析 金成波

■其他

教育法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 湛中乐

广告法修订草案中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问题 于秀艳

高等教育领域行政法问题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程雁雷

证券监管措施:挑战与应对 张红

高等学校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姚金菊

Uber等出租汽车平台公司的中国法律难题 王静

当代美国行政法发展的重心流变 骆梅英

司法谦抑的倒影

——试论澳门回归后的司法审查 王凌光

[下篇散文篇]

大椿不老古柏常青 江必新

遇有如此导师何其幸也

——贺应松年老师八十华诞 马怀德

蓦然回首之光

——应松年教授八十华诞有感 刘莘

智慧人生,笑看生活

——记与应松年老师交往的二三事 许安标

应松年教授与政府法治建设 周继东

一座图书馆 叶必丰

我与老师二三事 董皞

我心中的五者:应松年老师素描 莫于川

我心目中的应老师 薛刚凌

我印象中的应老师 方军

魏公村的那些事儿

——与应老相处的日子 张越

我与应松年老师的三十年 孟鸿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应老师八十寿辰回忆 吕立秋

二十五载师生缘,行政法治续新篇 杨解君

应松年行政组织法制思想研究 金国坤

电视剧里的应老师 王敬波

应老师引我走上行政法研究之路 傅士成

润物细无声

——忆与应松年教授交往的点点滴滴 高文英

启蒙与启迪

——忆应松年先生与我的经济行政法研究之路 王克稳

追随恩师求学致学点滴 杨伟东

与应松年先生的学缘 余凌云

岁月沧桑吾师依旧 于秀艳

跟随应老师学习行政程序法 王万华

应老师引领我走上行政法学教学科研之路 胡东

爱才?敏行?尚简

——应松年老师印象 刘丹

伊犁散记 刘飞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蔡文斌

能为师生是缘分 何海波

感念

——写在应松年老师八十寿诞 宋雅芳

恩重如山 没齿难忘

——记我的导师应松年先生 周实

感恩吾师三春暖,启明人生四海宽 石磊

老人家二三事 王静

在应老师身边读博的美好时光 张迎涛

应老师的若干“关键词” 曹鎏

我的应老师 汤俪瑾

时光可逆,真情永驻

——写给八十高龄但仍然年轻的应老师 吴陶

相识七载,受益终身

——记我与应松年教授相处点滴 王建新

后记




精彩书摘

  立言立功应国运松鹤延年寿绵绵

  ——应松年教授八十华诞贺寿文集序

  应松年教授的人生跌宕起伏,在人生道路经历剧烈动荡和巨大变迁时,他以坚强的意志走出人生低谷,以莫大的智慧勇立改革潮头,他浓墨重彩的人生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写照。

  应教授将个人的学术经历和兴趣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观之应教授的学术研究史,就是一部中国行政法的立法史,应松年教授作为主要推动者参与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等全部重要行政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则不计其数,贯穿改革开放至今行政法制建设的全过程,他是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的很多主张和观念已经成为法律条文,或者成为基本的法律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丰碑上应该刻上他的名字。如今,虽处耄耋之年,他仍在孜孜以求中国行政程序法,希望为法治中国的大厦再加一道梁。

  应教授的学术研究总是从问题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关于行政法问题的探讨,无一不植根于中国实践,强调中国意识,创新的源头在于实践,深入社会、关注社会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应教授长期保持学术研究的领先地位,堪称学界泰斗。

  作为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奉献教育的教师,应先生将教书育人融入自己的生命,从教60多年来,应教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播撒的“种子”已经桃李满园、栋梁满堂,带着应教授的谆谆教诲,延续着经世济民、法治国家的使命。他严谨的治学观和豁达的人生观是点燃众多弟子的火种。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无论是风雨交加的晦暗日子,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应教授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理论研究和推动实践的首位,他以民为本、胸怀天下、思想常新,成为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法学家之一,他也因此获得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由衷的敬重。《中庸》有言:“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应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睿智、宽容、刚毅、正直、严谨的学界楷模。

  适逢应教授八十寿诞,学界同仁和学生们结集为贺,祝愿先生身体健康、学术长青。

  马怀德

  ……


作者信息





马怀德,1965年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察学会副会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卫生部、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湖南省人民政府顾问或专家咨询委员。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系我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博士。曾赴美国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作访问学者。

出版学术专著、合著二十余部,专著有《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务》、《行政许可》。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司法部及北京市科研课题。

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曾于200512月为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律制度,多次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作依法行政讲座。系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

一、教育背景

19887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07月,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37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5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1997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

2001年,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二、工作经历&学术兼职:

19939月至19957月,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讲师

19957月至19989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所副教授、副所长

19989月至20011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所教授、副所长

20011月起,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27月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20062月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20062月起,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

20062月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

20062月起,北京市公安局专家咨询委员,北京市依法治市顾问

20062月起,《行政法学研究》主编

20062月至201210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201210月起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三、主要著作

1、《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务》(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

2、《行政许可》(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国立法体制、程序与监督》(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国家赔偿法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行政诉讼原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应急反应的法学思考》(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8、《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行政诉讼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行政程序立法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国家赔偿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6

12、《国家赔偿法学》(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3、《法治政府研究报告》(独著),同心出版社2006

14、《法律的实施与保障》(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16、《国家司法考试教材》(编著),法律出版社2007

17、《学校法律制度研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行政法学》(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19、《完善国家赔偿立法基本问题研究》(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0、《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问题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1、《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问题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2、《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规则》(独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3、《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4、《行政诉讼原理》 修订二版(独著),法律出版社2009

25、《行政诉讼法学》(独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6、《行政诉讼法学》(21世纪行政法学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7、《行政法——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独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释义》(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9、《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

30、《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

31、《我国法律冲突的实证研究》(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2、《法制现代化与法治政府》(独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3、《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34、《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编著),法律出版社2011

35、《行政强制法条文释义及应用》(编著),人民出版社2011

36、《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编著),法律出版社2011

3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38、《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9、《公立高校信息公开研究》(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40、《学点行政法》(独著),北京出版社2012

4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 》(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42、《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

4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法律问题研究》(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44、《学位法研究——< 学位条例>修订建议及理由》(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45、《2013年度法治政府蓝皮书》(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6、《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4》(编著),法律出版社2014

四、获奖情况:

11997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1998年获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

3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2004年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5200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2006年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6年度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7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82007年获教育部“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92008年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02009年获北京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112010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22011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132011年获第三届福建省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优秀作品奖

142014年获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3年度北京高校领导干部理论文章评选三等奖

五、主要论文

1、《行政裁决辨析》,载《法学研究》1990年第6

2、《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2

3、《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

4、《国家赔偿立法探索》,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5

5、《向新的高峰迈进——九十年代我国行政法学展望》,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3

6、《行政处罚现状与立法建议》,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5

7、《规范行政行为》,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1

8、《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构想》,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

9、《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

10、《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

11、《行政许可权初探》,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3

12、《论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2

13、《司法赔偿制度论要》,载《政法论坛》1992年第4

14、《论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特征》,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3

15、《论行政诉讼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2

16、《行政监督与救济制度的新突破》,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4

17、《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反思与重构》,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5

18、《WTO与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2

19、《澳大利亚行政法中的程序公平原则》,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

20、《行政许可案件判决方式研究》,载《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

21、《行政许可、登记行为违法的法律责任》,载《法学》2001年第10

22、《行政诉讼案件执行难的现状及对策》,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6

23、《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国家侵权损害赔偿》,载《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2

24、《关于收容审查、行政程序及法治原则的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

25、《行政法官对国际法的适用》,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

26、《公安派出所能否采取刑事强制传唤措施》,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2

27、《行政赔偿的范围》,载《江海学刊》1994年第5

28、《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立法构想》,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

29、《行政诉讼范围研究》,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2002年)

30、《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载《证据学论坛》20023

31、《国家赔偿法的完善及发展探索》,载《政府法制建设》2001年第2

32、《论行政诉讼中的撤销判决》,载《法学与实践》1990年第5

33、《建议制定行政许可证法》,载《法学与实践》1991年第5

34、《我国立法法应规范的的范围》,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4

35、《荷兰的行政法制度》,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2

36、《国家赔偿法的立法模式》,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3

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3

38、《中国法治的里程碑--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

39、《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

40、《中国行政程序立法探索》,载《求是学刊》1999年第1

41、《公安侦查行为行政可诉性研究》,载《求是学刊》2000年第3

42、《透视中国的行政审判体制:问题与改革》,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3

43、《法治难题与行政法的任务》,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5

44、《司法赔偿研究》,载《人民检察》1994年第1

45、《行政许可案件判决方式探微》,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8

46、《析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诉讼范围之必要性》,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0

47、《公益行政诉讼:维护公共利益的司法方式》,载《方圆》2001年第11

48、《澳大利亚行政法概览》,载《法律适用》1993年第4

49、《行政机关赔偿协议程序》,载《法律适用》1994年第2

50、《论对物行政行为》,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9

51、《试论行政诉讼的种类》,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

52、《中国行政许可程序解决方案之选择》,载《法制建设》2002年第6

53、《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关键是严格执法》,载《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7

54、《正当期望:概念性的分析》,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夏季号

55、《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

56、《司法独立与宪法修改》,载《法学》2003年第12

57、《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6

58、《中国行政审判体制重构与司法体制改革》,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

59、《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方式》,载《法学》2005年第5

60、《警惕执法者规避法律》,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2

61、《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8

62、《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载《中国改革》2005年第3

63、《立法的民主化及法律监督》,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

64、《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

65、《创新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的重大举措》,载《中国人大》2006年第5

66、《修改行政诉讼法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载《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

67、《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载《人民论坛》2005年第7

68、《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作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的部分讲稿,略有删节。原讲稿执笔人为马怀德、史际春、薛刚凌、刘守文。

69、《公益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及提起条件论析》,载于《中州学刊》2006年第3

70、《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载于《政法论坛》2004年第5

71、《完善城管综合执法需更多智慧》,载于《法制日报》200695

72、《创新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的重大举措》,载于《中国人大》2006529

73、《政府立法与社会纠纷预防处理机制》,载于《法制建设》2006年第05

74、《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示与任务》,载于《中国法律》20061023

75、《政府规模要适度》,载于《人民日报》2006118

76、《完善政府立法、构建和谐社会》,载于《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15

77、《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法治政府》,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27

78、《完善应急法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制度基础》,载于《中国应急管理》2007411

79、《刑事赔偿归责原则探讨》,载于《人民检察》20071010

80、《政府管理大学和大学自主管理的法治化思考》,载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1

81、《法治GDP政绩观的指标体系》,载于《法制日报》20071122

82、《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02

83、《严教身传育高徒》,载于《中国审判》2008年第05

84、《北京市城管执法的职能定位及其实现方式》,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200805

85、《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02

86、《奥运村建设与依法行政》,载于《法制日报》2008531

87、《论重大突发事件国家救助的制度完善》,载于《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06

88、《澳大利亚行政法中的程序公平原则》,载于《法制建设》2008年第04

89、《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发展》,载于《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2008年第11

90、《行政法治30年》,载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03

91、《应对危机放松管制的底线》,载于《法制日报》2009521

9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政府法治》,载于《人民日报》2009610

93、《修改< 国家赔偿法>扩大司法赔偿范围》,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721

94、《国家赔偿制度渐行渐进》,载于《社会科学报》201063

95、《落实预警制度及时发布公告》,载于《人民日报》2009728

96、《国家赔偿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载于《法学杂志》2010年第8

97、《行政诉讼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载于《法学论坛》2010年第5

98、《加强行政法治 助力社会管理创新》,载于《学习时报》200996

99、《新条例宣示了被征收人的权利》,载于《法制日报》2011125

100、《中国行政法治30年》,载于《Collection of Papers20111

101、《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载于《中国民政》2011年第2

102、《征收补偿条例体现了法治政府要求》,载于《人民日报》2011214

103、《欧洲大学校长选拔制度与治理结构》,载于《教育研究》2011年第2

104、《新条例宣示了被征收人的权利》,载于《法治政府建设》2011年第1

105、《行政诉讼法》修改前瞻,载于《中国法治论丛(2009-2010年卷)》20113

106、《问责才能警醒某些负责人》,载于《光明日报》2011416

107、《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综述》,载于《中国法律(港)》2011年第3

108、《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经验之一》,载于《人民法院报》201171

109、《突发事件应对的问责制研究》,载于《北京社科规划》2011年第7-8

110、《法律实施有赖于法治GDP”的建立》,载于《人民论坛》2011年第10

111、《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化》,载于《中国政法大学校报(月末版)》2012229

112、《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规范公权力》,载于《中国法学》2012年第2

11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应成为行政诉讼的根本目的》,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202

114、《依靠法治力量化解社会矛盾》,载于《人民日报》201266

115、《突发事件应对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载于《人民论坛》2012年第7

116、《药品监管权的运行特征与监督机制完善》,载于《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选编》2012年第2

117、《完善北京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载于《法学杂志》2012年第9

118、《法律实施有赖于法治GDP”的建立》,载于《法治政府建设》2012年第5

119、《法治是未来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载于《法制日报》20121114

120、《中国行政法治改革的重点举措》,载于《中国法律》2012年第6

121、《在法治框架下维稳维权》,载于《人民日报》20121219

122、《行政法学基本理论》,载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政学院报告选(2012)》20132

123、《围绕法治建设重点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2

124、《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在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1

125、《源头反腐尚需制定三部法律》,载于《人民论坛》2013年第6

126、《北京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于《201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下)》20133

127、《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载于《法学研究》2013年第2

128、《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载于《中国法律》2013年第2

129、《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载于《人民司法》2013年第9

130、《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载于《人民论坛》2013年第16

131、《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 推进教育领域反腐倡廉工作》,载于《2013年度北京高校领导干部理论文章评选》2013

132、《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目标:设立行政法院》,载于《法律适用》2013年第7

133、《北京城市应急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13上》2014

134、《领导减少批示有利于减少信访 信访到信法的距离有多远——网上信访难以单兵突进》,载于《人民论坛》2013.08

135、《纠正信访变异要靠司法权威》,载于《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92

136、《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载于《法制日报》20131016

137、《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载于《法治政府建设》2013年第5

138、《构建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载于《京师法律评论》第九卷

139、《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载于《中国法律》2014年第1

140、《Building an administrative court as a goal of administrative judicial system reform》,载于《中国法学前沿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2014年第9

141、《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现状观察:成就与挑战》,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6

142、《法治政府建设要警惕形式主义》,载于《中国司法》2014年第6

143、《关于我国反恐立法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载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4年第47

144、《论学位管理体制的立法逻辑》,载于《教育研究》2014年第7

145、《高校信息公开在中国:历史溯源、文本解读与制度展望》,载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7

146、《以法治化途径让决策权入笼》,载于《人民日报》2014723

147、《北京城市应急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第三辑)》2014

148、《北京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五点建议》,载于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4年第24

149、《法治政府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载于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14年第32期(总第1223期)

150、《依法治国制度建设向法治实施转移》,载于《法制日报》20141025

151、《法治政府建设:挑战与任务》,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152、《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建议》,载于《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14年第33

153、《依法行政的重要进步》,载于《人民日报》20141126

154、《追责的红线不容逾越》,载于《学习时报》2014128

155、《立法先行质量为本 》,载于《中国司法》2015年第1

156、《行政法学研究呈现不断深化的繁荣景象》,载于《检察日报》201518

157、《国外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 》,载于《人民公安》2015年第1

158、《直面法律冲突 》,载于《法制日报》2015114

159、《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建议》,载于《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2015年第1期(总第28期)

160、《主持人语:在法治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探寻中国的法治道路》,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1

161、《完善权力监督制约关键在于决策法治化》,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3

162、《2014年行政法学理论新进展》,载于《行政论坛》2015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