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张新年律师团队官方网站

问答

【悟空问答】刷淘宝好评的,应该使用法律严惩他们吗?

发布日期:2017-08-28

    目前打击网络刷单行为主要依靠工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但罚款上限仅到20万元。针对这一行为还存在法律空白,你认为应该通过罚款严惩这一行为吗?




                  





   张新年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谢邀!当下,发生于各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刷单现象简直是普遍存在,侵害了多种法益,社会危害性甚巨,利用周末闲暇,我来多谈一些。




    刷单行为,首先,是商家的一种虚假宣传,以作弊的方式营造商品热销或好评的假象,引诱消费者购买,导致消费者对网店的信誉产生误解,难以了解到真实情况,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其次,由于消费者相信商家的信誉,在此基础上而进行交易,导致了消费者购买物品低于预期,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再次,网购属于市场经济的一种,网络交易中刷单行为的存在,破坏了网络交易平台市场秩序,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也属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侵犯了其他商家的公平竞争权。

    可见,该不法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和其他商家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网购市场环境,妨害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构成了民事欺诈,也涉嫌行政违法,乃至犯罪!

    虽然在法律条文中目前没有 “刷单炒信”的用语,貌似“法律空白”,但实则不然,这种行为显然不能逃离于法律的规制范围。

    在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中,包括但不限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的多部法律、法规、规章,从不同层面对于网络刷单违法行为予以了规制。其中:

    ——《消保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而刷单炒信行为可定性为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经营者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了禁止虚假广告,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更是明确禁止了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的行为,规定了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信用档案,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信用档案的记录,对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此外,网络刷单炒信或非法组织别人刷单严重者,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国内第一“刷单案”中的被告人李某某建立刷单平台,吸纳淘宝卖家注册账户成为会员,收取300-500元不等的会员费和40元的平台管理维护费,通过制定刷单炒信规则与流程,组织及协助会员通过平台发布或接受刷单炒信任务,在淘宝网上进行虚假交易并给予虚假好评,进而提升淘宝店铺的销量和信誉,欺骗淘宝买家,最终被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可见,打击“刷单炒信”的违法行为,在法律层面已经基本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覆盖,实现了有法可依,而目前“刷单炒信”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主要在于执法不严。当然,随着网络交易的进一步发展,从国家层面,还得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立法,但目前而言,关键在于加大执法力度!比如,工商部门可以联合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网络商家的准入、信用档案等进行严格的监察,甚至可以设置专门的网络市场监管机构,对网购行为实施专项管理,要尽可能地把刷单炒信从源头上杜绝,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网络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另据了解,目前有一些大学生、家庭主妇也加入“刷单炒信”行列的最多,已然形成产业链,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陷入刷单骗局又遭遇电信诈骗,被骗取大量钱财,可见,利用网络从事违法活动的现象越来越多。有些网民朋友们面对“方便快捷、挣钱轻松”的刷单骗局往往容易心动或许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对于刷单炒信行为的违法性并不充分知晓。


    最后提醒,在就业或者兼职时,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信息,了解该行业的信息和相关的法律规范,避免触犯法律的红线。如果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保留证据,及时报警,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工商、公安等部门应该就受害人的检举加大受理和执法力度,依法严格对这些非法商家或个人予以打击!




分享到: